“朱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zhū

注音: ㄓㄨ

部首笔划:4

总笔划:6

繁体字:硃

汉字结构:独体结构

简体部首:木

造字法:指事

笔顺:撇横横竖撇捺

五笔86:RII

五笔98:TFI

五行:木

UniCode:U+6731

四角号码:25900

仓颉:HJD

GBK编码:D6EC

规范汉字编号:0445

“朱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(硃)

zhū  ㄓㄨˉ

◎ 红色:朱红。朱批。朱笔。朱文(印章上的阳文)。朱门(红漆大门,旧时指豪富人家)。

◎ 矿物名:朱砂(无机化合物,中医用于镇静剂。亦称“辰砂”、“丹砂”)。朱墨。

◎ 姓。

反义词

英文翻译

bright red   cinnabar   vermilion

“朱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zhū]

[《廣韻》章俱切,平虞,章。]

(1)大红色。比绛色(深红色)浅,比赤色深。古代视为五色中红的正色。

(2)染成或涂成大红色。

(3)红色之物。指胭脂之类。

(4)红色之物。指红色印绶。

(5)红色之物。指红色官服。

(6)朱砂。

(7)指南方。古代以五色配属五方,朱色属南方。

(8)煮熟。参见“朱弦”。

(9)木名。

(10)通“珠”。参见“朱履客”。

(11)通“侏”。参见“朱儒”、“朱愚”。

(12)姓。

(13)“硃”的简体字。

[②][shū]

[《集韻》慵朱切,平虞,禪。]

见“朱2提”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章俱切,上平10虞,zhū,遇合三平虞章

[平水韵]:上平七虞

[唐 音]:*jio,zhio

[国 语]:zhū,shú

[粤 语]:zyu1

[闽南语]:chu1

“朱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朱; 康熙笔画:6; 页码:页509第13

【唐韻】章俱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鐘輸切【正韻】專於切,𠀤音珠。【說文】赤心木,松柏之屬。从木,一在其中。一者記其心。徐曰:木之爲物,含陽於內,南方之火所自藏也。 又【山海·西荒經】蓋山之國有樹,赤皮,名朱木。 又朱赤,深纁也。【詩·豳風】我朱孔陽。【註】謂朱色光明也,寄位於南方。 又朱儒,短小之稱。【左傳·襄四年】臧武仲敗於邾。國人誦之曰:朱儒,朱儒,使我敗於邾。或作侏儒。 又姓。【統譜】顓頊之後封邾,後爲楚滅,子孫去邑爲朱。又望出吳郡。 又【集韻】慵朱切,音殊。朱提,縣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屬犍爲郡。 考證:〔國人歌之曰,朱儒朱儒,使我敗於邾。〕 謹照左傳原文 歌改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