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旗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qí

注音: ㄑㄧˊ

部首笔划:4

总笔划:14

繁体字:旂

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

简体部首:方

造字法:形声

笔顺:捺横折撇撇横横竖竖横横横撇捺

五笔86:YTAW

五笔98:YTDW

五行:木

UniCode:U+65D7

四角号码:08281

仓颉:YSOTC

GBK编码:C6EC

规范汉字编号:3152

“旗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qí  ㄑㄧˊ

◎ 用布、纸、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,多是长方形或方形:旗子。旗帜。旗号。旗舰。旗手。

◎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汉军八旗),特指属于满族的:旗人(满族人)。旗籍。旗袍。

◎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,相当于县。

英文翻译

flag   banner   standard

“旗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qí]

[《廣韻》渠之切,平之,羣。]

亦作“簱1”。亦作“籏1”。

(1)古代画有熊虎图象的旗。

(2)亦作“旂”。泛指各种旗帜。

(3)犹表明;标志。

(4)犹号令。

(5)指茶芽始展的小叶。

(6)星名。

(7)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。

(8)清代农民军的编制单位。

(9)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,相当于县。

(10)通“箕”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
(11)姓。汉有九江太守旗光。见《广韵·平之》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渠之切,上平7之,qí,止開三平之群

[平水韵]:上平四支·上平五微

[唐 音]:*ghi?

[国 语]:qí

[粤 语]:kei4

[闽南语]:ki5

“旗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卯集下】【方字部】 旗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484第28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渠之切【正韻】渠宜切,𠀤音奇。【說文】熊旗五游,以象罰星,士卒以爲期。【釋名】熊虎爲旗,軍將所建,象其猛如虎,與衆期其下也。【周禮·春官·司常】熊虎爲旗。【又】師都建旗。【註】畫熊虎者,鄕遂出軍賦,象其守猛莫敢犯也。 又【左傳·閔二年】佩衷之旗也。【註】旗,表也。 又星名。【史記·天官書】東北曲十二星曰旗。【註】兩旗者,左旗九星,在河鼓左也。右旗九星,在河鼓右也。皆天之鼓旗,所以爲旌表。 又姓。【廣韻】齊卿子旗之後,漢有九江太守旗光。 又與箕同。【荀子·富國篇】則國安於盤石,壽於旗翼。【註】旗,讀爲箕。箕翼,二十人宿名。 又【韻補】叶渠尤切。【班固·西都賦】乗輚輅,登龍舟,張鳳蓋,建華旗。○按《說文》旗从㫃其聲,訓熊旗五游,以象罰星,士卒以爲期也。旂从㫃,斤聲,訓旗有衆鈴以令衆也。分旗,旂爲二。《正字通》云:周禮九旗所畫異物,所建異名,各有等差。雖旌旄之通稱,而制度自別,未可合爲一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