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殍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piǎo

注音: ㄆㄧㄠˇ

部首笔划:4

总笔划:11

繁体字:殍

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

简体部首:歹

造字法:形声

笔顺:横撇折捺撇捺捺撇折竖横

五笔86:GQEB

五笔98:GQEB

五行:水

UniCode:U+6B8D

四角号码:12247

仓颉:MNBND

GBK编码:E9E8

规范汉字编号:4805

“殍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piǎo   ㄆㄧㄠˇ

◎ 饿死,饿死的人:饿殍遍野。

“殍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piǎo]

[《廣韻》平表切,上小,並。]

[《廣韻》芳無切,平虞,敷。]

亦作“1”。“莩2”的被通假字。

(1)饿死的人。

(2)饿死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芳無切,上平10虞,fū,遇合三平虞滂

[平水韵]:上声十七筱

[国 语]:piǎo,bì

[粤 语]:piu5

“殍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辰集下】【歹字部】 殍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580第34

【廣韻】平表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被表切,𠀤音摽。餓死曰殍。或作𦹡,亦作𦭼。【前漢·食貨志贊】塗有餓𦭼。與殍同。 又通作莩。【孟子】野有餓莩。 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芳無切,音敷。義同。【白居易·坐隅詩】俱化爲餓莩。莩作夫字押,是也。【集韻】或从耳作𦖀。 又【廣韻】符鄙切【集韻】部鄙切,𠀤音痞。義同。一曰草木枯落也。或作𣧶。 【韻會】按《說文》𠬪音皫,物落也。凡从𠬪者皆當作𠬪。从爪从又,今變爲孚,轉寫訛耳。本非孚信之孚,然今經史承訛難遽改,故韻書𠀤兩存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