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鵟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kuáng

注音: ㄎㄨㄤˊ

部首笔划:11

总笔划:18

繁体字:鵟

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

简体部首:鳥

造字法:

笔顺:撇折撇横横竖横撇竖折横横横折捺捺捺捺

五笔86:QTGO

五笔98:QTGO

五行:木

UniCode:U+9D5F

四角号码:41327

仓颉:KGHAF

GBK编码:F95C

规范汉字编号:7537

“鵟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kuáng   ㄎㄨㄤˊ

◎ 鸟,形似老鹰,尾不分叉,全身褐色,尾部稍淡,两翅下各有一白色横斑。常飞翔高空或栖止在高树梢。吃鼠类,为农田益鸟。俗称“土豹”。

“鵟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kuáng]

[《廣韻》巨王切,平陽,羣。]

鸟名。形状似老鹰,但尾部羽毛不分叉,全身褐色,尾部稍淡。吃鼠类,是益鸟。也叫土豹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巨王切,下平10陽,kuáng,宕合三平陽群

[粤 语]:kong4

“鵟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亥集中】【鳥字部】 鵟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1491第04

【廣韻】巨王切【集韻】渠王切,𠀤音狂。【廣韻】鵟,鴟屬。【玉篇】鳥有冠。本作狂。【爾雅·釋鳥】狂,夢鳥。【郭註】狂鳥,五色有冠。又【爾雅·釋鳥】狂,茅鴟。【郭註】茅鴟,一名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