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繇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yáo yóu zhòu

注音: ㄧㄠˊ ㄧㄡˊ ㄓㄡˋ

部首笔划:6

总笔划:17

繁体字:繇

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

简体部首:糸

造字法:形声

笔顺:撇捺捺撇撇横横竖折竖撇折折捺竖撇捺

五笔86:ERMI

五笔98:ETFI

五行:火

UniCode:U+7E47

四角号码:22793

仓颉:BUHVF

GBK编码:F4ED

规范汉字编号:6268

“繇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yáo   ㄧㄠˊ

◎ 同“徭”。

◎ 古同“谣”,歌谣。

zhòu   ㄓㄡˋ

◎ 古同“籀”,占卜的文辞。

“繇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
暂无汉字(繇)的汉语大字典的解释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餘昭切,下平4宵,yáo,效開三平宵A以

[平水韵]:下平二萧·下平十一尤·去声二十六宥

[粤 语]:jau4jiu4zau6

“繇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繇; 康熙笔画:17; 页码:页937第09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餘招切,音遙。【說文】作䌛,隨從也。【徐鉉曰】今俗从䍃。 又【書·禹貢】厥草惟繇。【傳】茂也。【釋文】抽也。 又與徭同。【詩·大雅·民亦勞止箋】繇役煩多。【釋文】繇,本亦作徭。【史記·高祖本紀】高祖常繇咸陽。【註】應劭曰:繇,役也。【前漢·高帝紀註】師古曰:繇,讀與徭同。古通用。又【文帝紀】省繇費以便民。 又與陶同。【前漢·古今人表】咎繇,卽臯陶。 又與謠同。【前漢·李尋傳】人民繇俗。 又姓。【後漢·郅惲傳】西都督郵繇延。【註】繇姓,咎繇之後。 又【廣韻】以周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夷周切,𠀤音由。與由同。【易·坤卦】其所繇來者,漸矣。【左傳·昭二十六年】繇朐汰輈,匕入者三寸。【註】繇,過也。【前漢·文帝記】列侯亦無繇教訓其民。【註】師古曰:繇,讀與由同。 又與猷同。【爾雅·釋詁】繇,道也。【疏】小雅巧言云:秩秩大猷。猷繇音義同。 又與猶同。【爾雅·釋詁】繇,喜也。【註】禮記曰:人喜則斯陶,陶斯詠,詠斯猶。猶卽繇也,古今字耳。 又與悠同。【前漢·韋賢傳】犬馬繇繇。【註】師古曰:繇與悠同。悠悠,行貌。 又與游同。【前漢·班固敘傳】陸子優繇。○按《文選》作優游。 又【集韻】直𧙗切。【易·繫辭註】爻繇之辭,所以明得失。【釋文】服虔云:抽也,抽出吉凶也。韋昭云:由也,吉凶所由生也。【左傳·閔二年】成風聞成季之繇。【註】繇,卦兆之占辭。【爾雅·釋詁】繇,於也。【註】繇辭。【疏】卦兆之辭也。【干祿字書】繇,臯繇字。𦅸,卜兆辭。音胄。【佩𧥏集】𦅸,从䍃从卜从系。○按繇、𦅸經典皆通用。《說文》在系部,今幷入。


考證:〔【干祿字書】繇,臯繇字。繇,卜兆辭。音胄。【佩𧥏集】繇,从䍃,从卜,从系。〕 謹照原文下二繇字𠀤改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