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瞽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gǔ

注音: ㄍㄨˇ

部首笔划:5

总笔划:18

繁体字:瞽

汉字结构:上下结构

简体部首:目

造字法:形声

笔顺:横竖横竖折横捺撇横横竖折捺竖折横横横

五笔86:FKUH

五笔98:FKUH

五行:木

UniCode:U+77BD

四角号码:44604

仓颉:GEBU

GBK编码:EEAD

规范汉字编号:6314

“瞽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gǔ   ㄍㄨˇ

◎ 盲人,瞎子:“离娄微睇兮,瞽以为无明。”

◎ 瞎:瞽者。

◎ 古代乐师。

◎ 不达事理;没有见识;“弃老取少谓之瞽。”

“瞽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gǔ]

[《廣韻》公户切,上姥,見。]

(1)失明的人;盲人。

(2)乐官。古代以瞽者为之,故称。

(3)目失明;眼瞎。

(4)昏昧;不明事理。

(5)通“鼓”。指击鼓者。

音韵参考

[上古音]:鱼部見母,ka

[广 韵]:公戸切,上10姥,gǔ,遇開一上模見

[平水韵]:上声七麌

[粤 语]:gu2

“瞽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午集中】【目字部】 瞽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819第03

【唐韻】公戸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果五切【正韻】公五切,𠀤音古。【說文】目但有朕也。【博雅】盲也。【釋名】鼓也。瞑瞑然目平合於鼓皮也。【周禮·春官·瞽矇註】無目眹謂之瞽。【莊子·逍遙遊】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。 又瞽,樂官也。【書·胤征】瞽奏鼓。【詩·周頌】有瞽有瞽,在周之庭。【註】目無明則耳聰,使爲樂官,名之曰瞽,因所掌而命名也。 又御瞽,侍御樂工也。【禮·玉藻】御瞽幾聲之上下。 又學名。【禮·明堂位】瞽宗,殷學也。【註】樂師,瞽矇之所宗,故謂瞽宗。【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】樂祖祭於瞽宗。 又舜父名瞽瞍。【書·堯典】瞽子。【傳】無目曰瞽。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,故時人謂之瞽,配字曰瞍,又通作鼓。【前漢·古今人表】鼓叜蟜牛子生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