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獯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xūn

注音: ㄒㄩㄣ

部首笔划:3

总笔划:17

繁体字:獯

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

简体部首:犭

造字法:形声

笔顺:撇折撇撇横竖折捺撇横竖横横捺捺捺捺

五笔86:QTTO

五笔98:QTTO

五行:水

UniCode:U+736F

四角号码:42231

仓颉:KHHGF

GBK编码:E2B4

规范汉字编号:8141

“獯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xūn   ㄒㄩㄣˉ

◎ 〔獯鬻〕中国夏代称北方民族。周代称“猃狁”;汉代后称“匈奴”。

“獯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xūn]

[《廣韻》許云切,平文,曉。]

亦作“2”。

即獯鬻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許云切,上平20文,xūn,臻合三平文曉

[平水韵]:上平十二文

[粤 语]:fan1

“獯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巳集下】【犬字部】 獯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720第15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𠀤許云切,音薰。【玉篇】獯鬻。【廣韻】夏曰獯鬻,周曰獫狁,漢曰匈奴。【孟子】大王事獯鬻。【集韻】或作𤟤。通作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