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泥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ní nì

注音: ㄋㄧˊ ㄋㄧˋ

部首笔划:3

总笔划:8

繁体字:泥

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

简体部首:氵

造字法:形声

笔顺:捺捺横折横撇撇折

五笔86:INXN

五笔98:INXN

五行:水

UniCode:U+6CE5

四角号码:37112

仓颉:ESP

GBK编码:C4E0

规范汉字编号:1258

“泥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ní   ㄋㄧˊ

◎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:泥巴。泥垢。泥浆。泥煤。泥淖(泥污的洼地)。泥泞。泥洼。

◎ 像泥的东西:枣泥。山药泥。印泥(盖图章用的印色)。蒜泥。

英文翻译

mashed vegatable or fruit   mire   mud   slob

“泥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ní]

[《廣韻》奴低切,平齊,泥。]

亦作“坭2”。

(1)和着水的土。

(2)像泥状的东西。

(3)指墙壁的涂料。

(4)传说中的一种海中动物。

[②][nì]

[《廣韻》奴計切,去霽,泥。]

(1)阻滞;滞留。

(2)拘执,不变通。

(3)用稀泥或如稀泥一样的东西涂抹或封固。

(4)软求,软缠。

(5)迷恋;留连。

(6)指使人留连。

(7)污;沾污。

(8)指风俗败坏。参见“泥2濁”。

[③][nǐ]

[《廣韻》奴禮切,上薺,泥。]

见“泥3泥”。

[④][niè]

[《字彙補》乃結切]

通“涅1”。

(1)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的矾石。

(2)染黑。参见“泥4而不滓”。

[⑤][nìng]

[《集韻》乃定切,去徑,泥。]

见“泥5母”。

音韵参考

[上古音]:脂部泥母,nyei

[广 韵]:奴低切,上平12齊,ní,蟹開四平齊泥

[平水韵]:上平八齐·上声八荠·去声八霁

[唐 音]:*nei,ne?i

[国 语]:ní,nì,nǐ,niè,nìng

[粤 语]:nai4nei6

[闽南语]:ni5

“泥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泥; 康熙笔画:9; 页码:页617第11

【廣韻】奴低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年題切,𠀤音䛏。水名。【說文】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。 又潏水之別名。【長安志】潏水,今名泥水。 又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長沙國茶陵泥水。 又水和土也。【書·禹貢】厥土惟塗泥。 又汚也。【易·井卦】井泥不食。 又丘名。【爾雅·釋丘】水潦所止曰泥丘。 又泥中,衞邑也。【詩·邶風】胡爲乎泥中。 又泥陽,縣名。【史記·酈商傳】蘇駔軍於泥陽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北地郡有泥陽縣,王莽更曰泥隂。 又弱也。【爾雅·釋獸】威夷長脊而泥。 又蟲名,出東海,得水則活,失水則如泥。【杜甫詩】先拚一飮醉如泥。 又紫泥,以封璽書者。【西京雜記】中書以武都紫泥爲璽室,加綠綈其上。 又靑泥,水名。【長安志】藍田縣南有靑泥水,魏置靑泥軍。又坊名。【杜甫詩】飯煮靑泥坊底芹。 又蜀人謂糊窻曰泥窻。【花蘂夫人宮詞】紅錦泥窻遶四廊。 又渤泥,佛泥,俱國名。【諸蕃風俗】佛泥國在廣州東南,宋濂有渤泥入貢記。 又【薛俊·日本寄語】星曰付泥,金曰空措泥,銀曰失祿楷泥,船曰浮泥。 又姓。漢犍爲功曹泥和。 又【廣韻】奴禮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乃禮切,𠀤音禰。泥泥,露濃貌。【詩·小雅】蓼彼蕭斯,零露泥泥。 又柔澤貌。【詩·大雅】方苞方體,維葉泥泥。亦作𦰫。 又【廣韻】奴計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乃計切,𠀤尼去聲。滯也。【論語】致遠恐泥。 又【集韻】乃定切,音甯。泥母,地名。又亭名。【左傳註】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,讀如甯。 又與涅同。【史記·屈原傳】皭然泥而不滓。【註】泥音涅。


考證:〔又杇也。【易·井卦】井泥不食。〕 謹按程傳井之不可食以泥汚也。杇改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