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司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sī

注音: ㄙ

部首笔划:3

总笔划:5

繁体字:司

汉字结构:半包围结构

简体部首:口

造字法:会意

笔顺:折横竖折横

五笔86:NGKD

五笔98:NGKD

五行:金

UniCode:U+53F8

四角号码:17620

仓颉:SMR

GBK编码:CBBE

规范汉字编号:0325

“司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sī   ㄙˉ

◎ 主管,操作:司法。司机。司令。司南(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,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)。司空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;b.复姓)。司徒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,后为丞相;b.复姓)。司马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;b.复姓)。司寇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、纠察的长官;b.复姓)。

◎ 官署名称:人事司。

◎ 视察:司日月之长短。

◎ 姓。

英文翻译

department   manage   take charge of

“司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sī]

[《廣韻》息兹切,平之,心。]

(1)官吏;方面之长。

(2)主管;职掌。

(3)承担。

(4)职守;职责。

(5)官署;政府机构。现用以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。如外交部有礼宾司,教育部有高教司。

(6)州名。

(7)司空、司徒等的简称。

(8)称土司所管辖的区域。

(9)太平天囯敬避“師”字,常用“司”作“師”的代用字。

(10)姓。宋有司超。见《宋史》本传。

[②][sì]

[《集韻》相吏切,去志,心。]

(1)通“伺”。侦察;探察。

(2)通“伺”。守候;等待。

(3)同“嗣”。继承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息兹切,上平7之,sī,止開三平之心

[平水韵]:上平四支·去声四寘

[唐 音]:*si?

[国 语]:sī

[粤 语]:si1

[闽南语]:sai1,si1,su1

“司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司; 康熙笔画:5; 页码:页174第03

〔古文〕𤔲【唐韻】【集韻】息兹切【韻會】新兹切【正韻】相咨切,𠀤音思。【說文】臣司事於外者。【玉篇】主也。【書·大禹謨】兹用不犯于有司。又【高宗肜日】王司敬民。又【周官】欽乃攸司。【禮·曲禮】天子之五官,曰司徒、司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𡨥,典司五衆。天子之六府,曰司土、司水、司木、司草、司器、司貨,典司六職。 又州名。【晉書·地理志】司州,漢司隸校尉所部。魏氏置司州。 又【廣韻】姓也。【左傳】鄭有司臣。又【正字通】司徒,司馬,司空,皆複姓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相吏切,音笥。義同。【前漢·敘傳】民具爾瞻,困于二司。【註】師古曰:司,先字反。【王粲·酒賦】酒正膳夫冢宰是司,虔濯器用,敬滌蘊饎。 又與伺通。【前漢·高五王傳】魏勃常早掃齊相舍人門外,舍人怪之,以爲物而司之,得勃。又【灌夫傳】太后亦已使𠋫司。 又【容齋隨筆】司有入聲。如白居易詩:四十著緋軍司馬,男兒官職未蹉跎。一爲州司馬,三見歲重陽。武元衡詩,惟有白鬚張司馬,不言名利尚相從是也。○按司字有平、去二聲。白、武二詩所用,當係去聲讀作入聲者,無據,不可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