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牙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yá

注音: ㄧㄚˊ

部首笔划:4

总笔划:4

繁体字:牙

汉字结构:独体结构

简体部首:牙

造字法:象形

笔顺:横折竖撇

五笔86:AHTE

五笔98:AHTE

五行:木

UniCode:U+7259

四角号码:71240

仓颉:MVDH

GBK编码:D1C0

规范汉字编号:0102

“牙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yá  ㄧㄚˊ

◎ 齿(古代把大齿称为“牙”,现在“牙”是齿的通称,亦称“牙齿”):牙垢。牙龈。牙碜。牙祭。

◎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:抽屉牙子。

◎ 特指象牙:牙雕。

◎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:牙商。牙行。

◎ 姓。

英文翻译

tooth   tooth-like thing

“牙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yá]

[《廣韻》五加切,平麻,疑。]

“雅3”的被通假字。

(1)指大牙,臼齿。古时,当唇者称齿,在辅车之后者称牙。

(2)牙齿的通称。

(3)咬。

(4)称形状像牙齿的器物。

(5)特指象牙。

(6)旗名。

(7)古称军中长官住所。

(8)扎营;驻军。

(9)古代官署的称呼。后多作“衙”。

(10)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王庭的称呼。

(11)指牙人或牙行。

(12)牡,雄性。

(13)牙板。始为象牙制,后多用檀木制。

(14)量词。绺。

(15)见“牙牙”。

(16)通“芽”。萌芽;萌生。

(17)通“芽”。植物的幼芽。

(18)通“伢”。小孩。参见“牙子”、“牙兒”。

(19)姓。见《通志·氏族四》。

[②][yà]

[《集韻》魚駕切,去禡,疑。]

车辋,车轮的外周部分。

音韵参考

[上古音]:鱼部疑母,ngea

[广 韵]:五加切,下平9麻,yá,假開二平麻疑

[平水韵]:下平六麻

[粤 语]:ngaa4

[闽南语]:ga5,ge5

“牙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巳集中】【牙字部】 牙; 康熙笔画:4; 页码:页695第03

〔古文〕𤘈【唐韻】五加切【集韻】【類篇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牛加切,𠀤音芽。齒也。【說文】牡齒也。象上下相錯之形。【易·大畜】豶豕之牙。 又【戰國策】投之一骨。輕起相牙。【註】以牙相噬。 又【詩·周頌】設業設虡,崇牙樹羽。【疏】栒之上刻爲崇牙。以鋸齒捷業然,故謂之業牙,卽業之上齒也。【禮·明堂位】殷之崇牙。 又【禮·玉藻】佩玉有衝牙。【疏】其形似牙也。 又【周禮·春官·典瑞】牙璋以起軍旅,以治兵守。【註】牙璋,瑑以爲牙,牙齒兵象,故以牙璋發兵。 又【集韻】旗名。【張衡·東京賦】牙旗𦆯紛。【註】古者天子出,建大牙旗,竿上以象牙飾之。 又【韻會】立于帳前,謂之牙門。【後漢·公孫瓚傳】拔其牙門。 又【史記·東方朔傳】遠方當來歸義,而騶牙先見,其齒前後若一,齊等無牙,故謂之騶牙。 又姓。【風俗通】周大司徒君牙之後。 又與芽通。【前漢·金日磾傳】霍氏有事萌牙。【註】師古曰:萌牙者,言始有端緒,若草之始生。 又【集韻】語下切,音雅。車罔。 又【集韻】魚駕切【韻會】五駕切,𠀤音訝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輪人】牙也者,以爲固抱也。【註】牙讀如訝。謂輪輮也。【疏】訝,迎也。此車牙亦輮之,使兩頭相迎,故讀從之。 又【唐韻正】古音吾。【詩·小雅】祈父,予王之爪牙。胡轉予于恤,靡所止居。 又【唐韻正】與虞吾𠀤通。【詩·召南】吁嗟乎騶虞。【山海經】【墨子】𠀤作騶吾。【前漢·東方朔傳】作騶牙。 又叶五紅切。【詩·小雅】誰謂鼠無牙,何以穿我墉。 又叶音峨。【晉京洛童謠】遙望晉國何嵯峨,千歲髑髏生齒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