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秅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chá

注音: ㄔㄚˊ

部首笔划:5

总笔划:9

繁体字:秅

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

简体部首:禾

造字法:

笔顺:撇横竖撇捺撇横折

五笔86:TTAN

五笔98:TTAN

五行:金

UniCode:U+79C5

四角号码:22914

仓颉:HDHP

GBK编码:B667

规范汉字编号:

“秅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chá   ㄔㄚˊ

◎ 量词,古代计算禾束的单位,四百把为一秅。

◎ 古书上说的一种麻属植物。

◎ 古县名,在今中国山东省。

“秅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chá]

[《廣韻》宅加切,平麻,澄。]

[《廣韻》當故切,去暮,端。]

古时禾稼的计数单位。四百把为一秅。

[②][ná]

[《集韻》女加切,平麻,娘。]

地名用字。乌秅。古国名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宅加切,下平9麻,chá,假開二平麻澄

[平水韵]:下平六麻·去声七遇

[粤 语]:caa3caa4

“秅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午集下】【禾字部】 秅; 康熙笔画:8; 页码:页849第11

【唐韻】宅加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直加切,𠀤音茶。數名。【儀禮·聘禮】禾三十車,車三秅,四秉曰筥,十筥曰稯,十稯曰秅,四百乗爲一秅。 又國名。【前漢·西域傳】烏秅國,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都故切,音妒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