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砊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kāng

注音: ㄎㄤ

部首笔划:5

总笔划:9

繁体字:砊

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

简体部首:石

造字法:

笔顺:横撇竖折横捺横撇折

五笔86:DYMN

五笔98:DYWN

五行:木

UniCode:U+780A

四角号码:10617

仓颉:MRYHN

GBK编码:B354

规范汉字编号:

“砊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kāng   ㄎㄤˉ

◎ 〔砊礚()〕象声词,雷声,如“凌惊雷之砊砊兮,弄狂电之淫裔。”

“砊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kāng]

[《集韻》丘岡切,平唐,溪。]

(1)见“砊礚”。

(2)硌着;身体受硬物挤、垫而感不适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客庚切,下平12庚,kēng,梗開二平庚溪

[闽南语]:khong7

“砊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午集下】【石字部】 砊; 康熙笔画:9; 页码:页828第13

【廣韻】苦浪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口浪切,𠀤音抗。砊硠,石聲。 又【廣韻】客庚切,音坑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丘剛切,音康。砊礚,雷聲。【張衡·思𤣥賦】凌驚雷之砊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