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箪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dān

注音: ㄉㄢ

部首笔划:6

总笔划:14

繁体字:簞

汉字结构:上下结构

简体部首:竹

造字法:形声

笔顺:撇横捺撇横捺捺撇竖折横横横竖

五笔86:TUJF

五笔98:TUJF

五行:木

UniCode:U+7BAA

四角号码:88506

仓颉:HCWJ

GBK编码:F3EC

规范汉字编号:5747

“箪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(簞)

dān  ㄉㄢˉ

◎ 古代盛饭的圆竹器:箪食()壶浆(形容劳军)。箪食()瓢饮(喻生活贫苦;亦指安贫乐道)。

“箪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dān]

[《廣韻》都寒切,平寒,端。]

“箪1”的繁体字。

(1)古代用来盛饭食的盛器。以竹或苇编成,圆形,有盖。

(2)竹或苇编的小箱。

(3)瓢类盛器。

(4)见“簞竹”。

音韵参考

[平水韵]:上平十四寒

[粤 语]:daan1

[闽南语]:tan1

“箪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未集上】【竹字部】 簞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889第32

【廣韻】都寒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多寒切【正韻】多艱切,𠀤音單。【說文】笥也。【漢律令】簞,小筐也。【篇海】竹葦器。鄭康成曰:盛飯者,圓曰簞,方曰笥。【儀禮·士冠禮】櫛實于簞。【論語】一簞食。【註】簞,笥也。【廣韻】簞、笥,小篋。 又竹名。【嵆含·草木狀】簞竹,葉疎而大,一節相去五六尺。 又瓢亦曰簞。【揚子·方言】瓥,陳楚宋魏之閒或謂之簞,或謂之𣟵,或謂之瓢。晉嵇含《南方草木狀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