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丝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sī

注音: ㄙ

部首笔划:1

总笔划:5

繁体字:絲

汉字结构:上下结构

简体部首:一

造字法:会意

笔顺:折折折折横

五笔86:XXGF

五笔98:XXGF

五行:金

UniCode:U+4E1D

四角号码:22101

仓颉:VVM

GBK编码:CBBF

规范汉字编号:0347

“丝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(絲)

sī   ㄙˉ

◎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,是织绸缎等的原料:蚕丝。丝绸。缂(kè)丝(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。亦作“刻丝”)。

◎ 像丝的东西:铁丝。菌丝。肉丝。游丝。

◎ 细微,极小:一丝不苟。

◎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:情丝。愁丝。

◎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(一丝等于千分之一分):丝毫(喻极少,极小,一点儿)。丝恩发(fà)怨(指极小的恩怨)。

◎ 公制长度单位,一米的十万分之一(亦称“忽米”、“道”)。

◎ 指弦乐器:丝竹(琴、瑟、箫、笛等乐器的总称。“竹”指管乐器)。

◎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
英文翻译

a threadlike thing   silk   thread

“丝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sī]

[《廣韻》息兹切,平之,心。]

“丝1”的繁体字。

(1)蚕丝。

(2)泛指像蚕丝一样的细缕。

(3)食品切成丝状者亦称丝。

(4)线。

(5)丝织品。

(6)缫丝;纺丝。

(7)喻指白发。

(8)比喻极微细的东西。

(9)量词。相传为古代计丝之量词。

(10)量词。长度或重量的微量。十忽为一丝,十丝为一毫。

(11)量词。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。

(12)八音之一,指琴、瑟、琵琶等弦乐器。

音韵参考

[上古音]:之部心母,si?

[平水韵]:上平四支

[国 语]:sī

[粤 语]:si1

“丝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絲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78第02

【廣韻】息兹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新兹切,𠀤音思。【說文】蠶所吐也。【急就篇註】抽引精繭出緒曰絲。【書·禹貢】厥貢漆絲。【詩·召南】素絲五紽。【周禮·天官·大宰】𡣕婦化治絲枲。又【典絲】掌絲入而辨其物。【左傳·隱四年】猶治絲而棼之也。 又【周禮·春官·大師】皆播之以八音:金石土革絲木匏竹。【註】絲,琴瑟也。 又【禮·緇衣】王言如絲。【疏】微細如絲。 【五經文字】絲作𢇁,譌。【韻會】俗作〈糹系〉,誤。○按《說文》絲自爲部,今倂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