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絳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jiàng

注音: ㄐㄧㄤˋ

部首笔划:6

总笔划:12

繁体字:絳

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

简体部首:糹

造字法:

笔顺:折折捺捺捺捺撇折捺横折竖

五笔86:XTAH

五笔98:XTGH

五行:火

UniCode:U+7D73

四角号码:27954

仓颉:VFHEQ

GBK编码:BD7B

规范汉字编号:

“絳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jiàng   ㄐㄧㄤˋ

◎ 见“绛”。

“絳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jiàng]

[《廣韻》古巷切,去絳,見。]

“绛1”的繁体字。

(1)深红色。

(2)染为绛色。

(3)草名。可以染红。

(4)古地名。春秋晋国旧都。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。晋穆侯自曲沃迁都于此,孝公时改名为翼。及景公迁新田,称为新绛,遂称此为故绛。

(5)古地名。晋都。今山西省侯马市。晋景公迁都至新田,改名新绛。后即称为绛。汉为绛县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古巷切,去4絳,jiàng,江開二去江見

[平水韵]:去声三绛

[粤 语]:gong3

“絳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絳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924第04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古巷切,音降。【說文】大赤也。【釋名】絳,工也。染之難得色,以得色爲工也。【急就篇註】絳,古謂之纁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綸組紫絳。【註】絳,絳草也。出臨賀郡,可以染。 又地名。【左傳·莊二十六年】士蔿城絳。【註】絳,晉所都也,今平陽絳邑縣。 又水名。【史記·魏世家】絳水可以灌平陽。【註】絳水,源出絳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