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挃”基本信息

拼音: zhì

注音: ㄓˋ

部首笔划:3

总笔划:9

繁体字:挃

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

简体部首:扌

造字法:

笔顺:横竖横横折捺横竖横

五笔86:RGCF

五笔98:RGCF

五行:火

UniCode:U+6303

四角号码:51014

仓颉:QMIG

GBK编码:9294

规范汉字编号:

“挃”基本解释

基本解释

zhì   ㄓˋ

◎ 捣,撞:“五指之更弹,不若手之一挃。”

◎ 割禾声。

◎ 刺。

“挃”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zhì]

[《廣韻》陟栗切,入質,知。]

(1)捣,撞击。

(2)絷绊;约束。

音韵参考

[上古音]:质部端母,tiet

[广 韵]:陟栗切,入5質,zhi,臻開三入眞B知

[平水韵]:入声四质

[国 语]:zhì

[粤 语]:zat1zat6

“挃”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卯集中】【手字部】 挃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429第11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陟栗切,音窒。【說文】穫禾聲。【詩·周頌】穫之挃挃。【爾雅·釋訓】挃挃,穫也。【集韻】或作秷。又作𥡫。 又【廣韻】撞挃也。【淮南子·兵略訓】五指之更彈,不若捲手之一挃。 又與𢯶通。擣也。 又【集韻】直質切,音秩。亦穫也。 又徒結切,音迭。擿也。與𢲼同。◎按挃銍義異。《正字通》引小爾雅截穎謂之銍,誤。